除了J.R.R.T相关的其他同人,原创etc.
主博客在这里:
http://evagreenlabyrin.lofter.com/

【凡尔赛】殿下传记随笔8:战场记事

系列随笔和翻译专用tag:殿下传记

null

假如没有卡塞尔战争,路易十四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可能永远没有办法洗白自己在很多回忆录中的悲催形象。但是发生在1677年的这场给无数人带来灾难的战争,却给他的名誉、精神境界和历史形象提供了一些光明面的补充。

即便如此,对这场毫无争议的胜利不乏有人攻击,说其实都是他手下部将的功劳,或说一切全靠运气之类。这些说法,只要细看当年的战场记录,你自然是可以一一反驳的。就连伏尔泰也不得不承认“courage is not incompatible with effeminacy" (英勇与柔弱并非永不兼容)。这句评语虽然有些尖刻,倒也的确说出了殿下这个人的特色。玩文字艺术可能就是这样,越是刻薄,就越能写出传神的、能让人过目不忘的句子。

据说,殿下天生对战场有很强的适应力,早在他七岁的时候第一次跟路易一起来到接近战场的地方,远处传来火炮声音,殿下的老师Plessis-Praslin公爵评论这孩子”异常冷静,以优雅的态度通过了这个测试“,这描绘让我想起《凡尔赛》剧中那句”The sound of distant thunder"。

另外,在二夫人的很多通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他对丈夫的抱怨,可是对于他在战场上的勇气,二夫人向来毫不保留的崇拜。她不仅要求自己儿子以父亲的勇气为榜样,还毫不犹豫在信中写道:“陛下可不是懦夫,但他打仗不如殿下英勇。“ 看二夫人这句评论,没人敢相信她是在拿一个世界公认的硬汉跟一个世界公认的娘娘腔作比较……

为什么殿下一进军营就变得这么man了呢?这可能是因为17世纪根本没有同性恋概念,诚然,在宗教上同性恋行为很受鄙视,但那个时候的军队是一个相对单纯地方,在军队里,教堂与宫廷的道德规则不再那么占主导,反而是军衔(在那个时候军衔高低取决于血统高贵)最大。殿下作为路易十四的弟弟,只要国王不在,他就是最高统帅。更何况,殿下对同性的关切和欣赏,在军营中反而被认为是一种同袍情谊,不仅不会被厌恶,反而很受推崇。

不论是殿下还是陛下作战的时候都会有职业军人辅佐。只是这兄弟两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战场上亲力亲为,绝不会只当一个挂名的统帅。殿下在外作战时,名义上还必须听从哥哥的指挥,而且路易在初期给弟弟的命令还是非常详细的。但是那只是初期,越到后来,他越不可能对情况作出确切的判断,殿下才是下最后决断的那个人。1677年,国王给弟弟的指示,典型是这样子写的:

“陛下允许殿下驻军。可以在high bridge,也可以在St.Omer城门,由殿下决定哪处更好。”

甚至于:

“由于陛下不了解详细情况,将由殿下细查战地情况后作出行军路线决定。”

以上两段内容分别是1677年3月29日和30日陛下给殿下的指令,是法国战争部存放的档案。

我们还知道,部队当时连日连夜在行军,而菲利普整晚不睡觉在帐篷里商讨作战计划,数也数不清的报告揭示殿下亲临炮火现场。这些报告让很多人觉得殿下当军人当得有些太认真了。卡塞尔战役中统领菲利普军队左翼的Luxemburg元帅在1677年4月16日写给Sablé侯爵夫人的信中说:“这样举足轻重的成功,恐怕会让他这辈子都眷恋战场。夫人还不如嫁个职员,好过嫁给一个满脑子只知道打仗的丈夫。“

那么,殿下在战场上有没有违背过国王的命令呢?有的,而且就是最关键的时候。这是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同时也可能是他人生最悲哀的一刻,因为自此以后,国王就不再允许他去打仗了。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历史,也同时再无逆转的改变了国王与公爵的兄弟关系。

细述奥尔良公爵战场记事之前,让我们先整理一下殿下参战的具体过程和时间线。荷兰战争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672到1673: 摧毁荷兰贸易,进攻七省共和国

1674到1675:进攻莱茵河下游,入侵西班牙

1676到1678:加强法国北部边防,其中菲利普1677年在卡塞尔战争中击败威廉·奥兰治和路易在1678年攻陷根特两件事,被认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1672年,殿下最重要的任务是攻陷艾塞尔(Ijssel)湖上聚特芬(Zutphen)要塞,这座城市由高墙围绕,并有半月形的堡垒加固,周围有两道壕沟,驻兵包括四个骑兵营和2500步兵。

菲利普在1672年6月21日凌晨出发,冲到聚特芬的时候已经行军14小时。他当时手下军官分别是:洛林骑士,Gadagne伯爵,炮兵营的de la Fresellière侯爵,他在权衡这地方强大的防守之后,当机立断写信给Louvois,要求国王补充大炮数量和军粮,他很快接到了4000步兵和1500骑扩充部队,于是第二天,殿下下令进攻,6月23日法军已经大破敌营,不仅一分钟都没有浪费,且有备而来,绝非匆忙行事。

然而在6月24日,Orsoy的围困部队奋力抗击,居然突围了法国部队,法军一度被逼入战壕。然而就在关键时候,洛林带领他的骑兵队冲到战场,打乱了敌方的阵脚。于此同时,菲利普亲自下战壕鼓舞法军士气,拿出从国王那里要来的食物、葡萄酒和钱大肆犒赏。

6月25日,荷兰大势已去,派代表向菲利普递交投降书。殿下签署了投降书,只扣押了军官,承诺平民百姓安全留在城内。次日,他骑着骏马,身穿靓丽的盔甲,装饰羽毛,蕾丝(XD),假发,以胜利者姿态进入城内做弥撒。休息两天后立刻再出发与国王的大部队汇合。当时的“公报”大肆渲染了殿下的胜利,路易还亲自表彰了弟弟的勇气。可以说,这场战役有力的证明了殿下指挥大部队的能力。

还有一件要紧事不要忘记:1672年是洛林刚刚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的时候。试想一下1672年2月殿下还跪在陛下面前为听说洛林回法国喜极而泣,到6月洛林已经在为殿下赴汤蹈火了。

这是我上章随笔提到的,为什么洛林根本没有时间去破坏奥尔良家的和睦,因为洛林清楚自己回法国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地位。不仅要让国王知道自己有用,同样让殿下知道自己有用。谁说这个时候MonChevy因为奥尔良夫妇关系和睦所以不存在了?怎么可能呢?这两个人明明肩并肩在战场上,一同濒临死亡一同享受胜利。只是这个时候,别人不可能去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俩而已。

题外话是1672年,在孔代亲王麾下游过莱茵河的吉什伯爵同样也重新赢回了自己的名誉,可惜他因为渡河感染了重病,不久以后病死了。

1673年,殿下在军中没有具体指挥权,他主要是在路易身边当他的“第二指挥”。这可能跟路易的战略部署有关,另外1973年殿下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但他离开圣克鲁奔赴战场时,孩子还在二夫人肚子里。这一次他的主要任务是渡过默兹河(Meuse)进攻维克(Wick)要塞,这也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这一次菲利普的任务并不是真的进攻,而是假意出击以分散敌军注意力,好让路易在河对岸进攻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

这次殿下指挥在半夜出击,命令手下跨过壕沟,悄悄的爬过岗哨,居然在没有任何人指望他们胜利的情况下,成功的包围了敌人。要不是根本没准备攻城梯,他们本可以直接拿下Wick。最后,殿下听从了国王之前的命令,一听见Masstricht进攻胜利,就命令撤军了。

这一回,路易在夸奖弟弟的出色表现时显得有一点保留,他强调:“我弟弟的声东击西部署比预期的更好,是因为他很好的贯彻了我的命令。“ 事实上,路易在审查Wick营地的时候,否认缺少攻城梯是阻挠他们拿下Wick的原因,他说就算军队爬过了墙一样攻不下城。

巴黎人民在这时候热情的为殿下庆祝他第一个儿子出生,到处是烟花庆典,百姓开口闭口都是瓦鲁瓦小公爵健康,殿下回巴黎时还被百姓热烈欢迎。这之后殿下在战场上缺席了很久。但是应该并不因为兄弟之间有任何不快,因为这期间兄弟经常一起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兄弟两表现十分正常。所以更大的可能只是战略部署问题。

然而,在殿下缺席的这几年间,法国战事其实十分吃紧。电视剧《凡尔赛》里面交代过帕拉丁因为蒂雷纳倒戈的过程,这发生在1674年。同一年,英国与荷兰签署了和平协议。剩下唯一的盟友瑞典此时自顾不暇。法国的战略部署比前几年明显保守了很多,加之法国内部的将军之间发生了很大的分裂,类似内部斗争。路易不得不充当调解人,把菲利普放到一边,让孔代掌权。结果孔代的儿子惹了很多祸。再后来蒂雷纳死了,Louvois重新掌权,菲利普才被重新放到台面上来,这时候是1676年。

虽然此时战况并不理想,但是殿下能跟随国王一起在法国边境厄尔特比兹(Heurtebise)重返战场十分高兴,他1676年5月写信给Sablé侯爵夫人信中说:"我非常高兴能跟国王一起出战,我感觉……从来没有那么好过。“

然而,令人恼怒的是,期待已久的大战并没有发生。尽管法国部队整装待发的面对奥兰治的大军,Louvois在关键时刻说服路易撤军。据说路易十四后来为这个决定悔恨终身,而殿下当时就“震惊并愤怒”。

随后就发生了一个历史的疑团。在离开厄尔特比兹时,殿下突然下令前哨部队“持剑进攻”,他亲自率领这队人马拿下来了布尚(Bouchain),城中掌权者次日就投降了。之所以说这件事是疑团,是因为这次进攻历史上没有任何记录表明菲利普接到了国王的命令,因为倘若这是国王的命令,不论秘密与否,战争部总会存档。然而没人能找到任何存档。

1677年,国王再次跟弟弟一起行军,依旧是怀有保守的态度,希望能把1676年没做完的事做完,而不准备打任何没有把握的仗。他们的计划是攻占瓦朗谢讷(Valencienne)和康布雷(Cambrai)而北进去包围圣欧梅尔(St Omer)

一开始一切全部按照计划进行,奥兰治没露面,而路易在北上的同时命令菲利普先带一只较小的部队去圣欧梅尔。可就在这时候,变化发生了。路易接到线报说荷兰方面的一支部队移动去了圣欧梅尔,情报上说这支部队规模不大,因此路易就慎重起见的派了一点点骑兵去支援菲利普。他们的目的不是让菲利普跟奥兰治开战,而是尽量避免这条线上的战争。Louvois对前去增援的Humière元帅非常明确下了指令:“任何增援圣欧梅尔的部队,都不可与荷兰的部队开战,我们决不能犯这个严重的错误!” 

此时路易对菲利普的指令是这样的:“给殿下见机行事的权力,但殿下必须以防守为主,不得远离圣欧梅尔。"

与此同时在圣欧梅尔,殿下看到的战况跟线报完全不一样。军队的规模极具威胁。4月3日,他又跟Sablé侯爵夫人写信:“我怀着兴奋的心情等待敌军.!" 四月初,他已经带领部队离开圣欧梅尔,前往卡塞尔(Cassel)——这个决定他毕生命运的地方。

他十分巧妙的部署了Humière和Luxemburg两大元帅的部队,使得奥兰治既无法靠近圣欧美尔,也无法撤离战场,4月10日,荷兰人到了。

菲利普在凌晨发动进攻,身兼统帅却同时也带领了正中间的冲锋队,Humière和 Luxemburg分别在他的左右两翼。此时洛林骑士与艾菲侯爵都跟殿下一起在中间部队。奥兰治当时决定攻打的地方是菲利普的左翼,于是他就从自己的左翼借了人马,集中力量攻打法军的这一侧部队。谁知菲利普很快看出他的意图,命令Huimière去攻打敌人的弱势方,当时Luxemburg元帅评价:“这完全是凭借着一个天生士兵的敏锐洞察力。”

然而,法国中间的部队也出现了状况,步兵在一条小溪中被困住,很可能在遭遇敌军之前就乱了阵脚。为了鼓舞士气,菲利普当机立断亲自带领第二队步兵,“像掷弹兵一样直冲敌军防线”。当时的目击者声称:“因为殿下除了打仗之外,脑子里就没有别的东西!”

菲利普亲眼目睹身边二十几个人在他眼皮底下被杀,他身边的洛林骑士身负重伤,就连他的坐骑也在冲锋时中枪倒地,更不用说,他的盔甲还被火枪击中……

然而,法国士兵被殿下亲自出战的英勇表现激励了,杀红了眼,一下子就“创造了一个奇迹”。当时在荷兰的英国首相在回忆录中说:“法国军队冲过来的时候,威廉·奥兰治绝望的对着逃跑的士兵大吼大叫,并且直接用剑挑花了几个士兵的脸。”

这场战役,荷兰方面死3000,伤4000到5000,几千人被俘虏,缴获武器大炮无数;法国方面死2000,伤2400。这场战役也从此巩固了圣欧美尔与康布雷的战略要道,稳固了法国北部防线。

然而我们在这里要说的,并不是殿下有多英勇,或是他对法国做出了多少贡献,而是从殿下个人的角度来讲,他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他的价值,并且在跟他哥哥永不停歇的竞争之中,了却了的毕生愿望。他哥哥在战场上总是需要考虑太多干扰因素,而他不一样,他做了他哥哥所不能做的。

有目击者看到了二夫人接到殿下捷报时的样子,据说二夫人带着殿下的大女儿,一路从楼上飞奔到楼梯口,“喜极而泣”。路易也在所有官方文件中对弟弟大肆褒奖,”就算我自己获胜,也不比现在更高兴,因为我由衷的为我弟弟的荣誉感到骄傲。“

然而事实是,路易从此终止了菲利普的军事生涯,国王的弟弟这一辈子,再也没有涉足任何战场。

国王不可能公开批评一场毋容置疑的胜利,但是他显然无法容忍弟弟无视自己命令,追求个人荣誉的这一做法。Louvois给Humière的一封信中,提到过“国王因为殿下的行为痛心疾首”,而且当他们给Huimière指示的时候,还告诫过他要“提防殿下身边那些‘宠臣’们给出的不良建议。“

“宠臣”指谁,简直毋容置疑。这封信结尾还写道:我恳请你读完以后,把这封信烧了!(1677年3月27日Louvois给Humière的信)

必须要澄清的是,路易十四非常不喜欢那些在战场上凭直觉行动的人,无论战争结果如何,菲利普公然违背国王命令,以自身的生命冒险,不计后果,这种行为是英勇的,但同时也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对于太阳王的处理,我个人并不完全持否定的态度,虽然这其中某些微妙的原因,也是不可否认的。

我们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洛林、艾菲等“宠臣”是否真的对殿下的行为负责。我们只是怀疑,殿下并不是第一次脱离陛下的掌控而自行其事,但是卡塞尔这一役,由于殿下遭遇的凶险,由于他让法国遭遇的凶险,国王很可能无法原谅自己的弟弟。


下一章,即使不当军人,那个开始理财生涯开创奥尔良家族王朝的大殿下,还有很多故事呢


 

 

 

评论(12)
热度(78)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